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”,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”。从构建中印尼、中泰等双边命运共同体,到打造中国-东盟、中国-中亚、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,新时代中国坚持胸怀天下,顺大势、行大义、谋大同,不断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,矢志不渝将这一伟大事业推向前进,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。
新的出发
一个理想崇高、志向远大的党,一旦有了鲜明的思想旗帜,有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,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明确的行动纲领,就能无往而不胜。
思想的光芒伴着窑洞的灯火,照亮了黑夜漫漫的前行之路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毛主席的著作大多数是在延安13年里完成的。面壁黄土,窑洞的思考,思考的是中国的前途命运。这也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根基。七大开始,党的思想和行动定于一尊。”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胜利的轨道。
在世界发展新的十字路口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“世界向何处去”这一“元问题”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,擘画了新的愿景。这份中国方略,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芒,继承了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,彰显出国际主义的崇高追求。它超越一国一域的狭隘视角、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窠臼,超越了冷战思维、零和博弈、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,以系统观念、辩证思维看待“自我”与“他者”、“多元”与“一体”的关系,以深邃的历史眼光、博大的天下情怀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。
2022年,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》精准施策,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。
此次出访期间,习近平主席将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、美国总统拜登、塞内加尔总统萨勒、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等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。“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,推动合作与发展,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,是一盏希望的明灯。”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·德尔加罗说。